<<返回首页

散曲大家 名重天下 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中国文学那璀璨夺目的星空中,张养浩虽未能与同为济南才子的李清照、辛弃疾并肩闪耀,但在济南本土文学的殿堂里,他的地位非但不逊色于“济南二安”,更在地域文学创作领域独领风骚,成就斐然。当中国文学步入元代,叙事性文学首次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元曲,这一元代文学的标志性体裁,包含了杂剧与散曲两大类别。杂剧作为戏曲艺术,以其叙事性成为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而散曲,这一新兴的诗歌形式,区别于传统诗词,属于抒情文学范畴,当时被誉为“乐府”或“今乐府”。直至明代,这种源自民间俗谣俚曲的诗歌形式才被正式定名为散曲。散曲又分小令与套数(亦称“套曲”“散套”“大令”)两种,元代散曲的艺术造诣超越了传统诗词,代表了当时诗歌艺术的巅峰。张养浩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尤为体现在散曲的创作上,其次则是诗赋与散文。他晚年亲自编订的《归田类稿》中,收录了诗、赋、散文及散曲作品共计900余篇(首),时至今日,仍有590余篇(首)得以保存。

 

关于舜网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舜网手机版
新闻许可 - 增值电信许可 - 双软认证 - 信息服务业认定 - 广播电视节目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