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模范|赵茂忠:抓致富产业发展 实现农民集体增收

2023-10-27 来源:舜网

       莱芜有个明星村,叫大下河村。从省级模范村到镇里模范村,在大下河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十几面牌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村荣誉满墙?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村的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跟今天的主人公有很大关系,他就是乡村振兴模范大下河村的村支部书记赵茂忠。
 
 
  赵茂忠,1996年入伍。在部队时,他严格执行部队的规章制度,每一年都能得到部队党委的嘉奖。1982年,他退伍回了老家。因自己对金属材料比较了解,所以赵茂忠选择了自谋职业,经营起了钢材生意,这一干就是十年。
 
  1992年,赵茂忠高票当选了大下河村的村支部书记,他以“宽肩膀、硬肩膀”的担当精神,扛起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重担。
 
  “当时我们村是进村无路、靠天吃饭,春旱不长草、夏涝沙石跑,村里连间办公室都没有。债台高筑,宣布我是支部书记时,是在路边上。”
 
  临危受命的赵茂忠,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接手了带领贫困村振兴的任务。
 
  “担任支部书记后,我就在想怎么把三乱村建设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对待集体,要向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职责,要向对待自己的责任田一样;对待群众,要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这三个一样,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奋斗的目标。”赵茂忠坚定地说道。
 
 
  以后,赵茂忠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发土地200公顷,建起了1000立方的大水池5个,修建了大桥5座,打深井5眼。修筑道路15公里,现在的大下河村马路宽阔平坦,河道碧水淌流。
 
  “2002年,我们引进了合同鸭养殖,党支部在下河岭上建起了兴和养殖场,占地7公顷,是莱芜最大的畜牧养殖场。我们建立了87个大棚,有40户群众参与养殖,他们的收入比原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劳动力就业问题。这几年,产业越做越大,我们不光有养殖场,还培养了一批专业服务队。老百姓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等大家有了稳定收入后,我们就开始转战智能化、机械化发展。我们村的合同鸭养殖,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机械化。”
 
  养殖专业户赵同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初期养殖肉鸡,后来养殖肉鸭,我通过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购买了各个养殖户的敞篷进行改造,规模扩大很多。年出栏量达到了27万只,一年收入纯利润有80多万。”
 
  赵茂忠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干实事,流血流汗奔富路,切实改变了大下河村“一穷二白”的面貌,让大家多做发展经济的事情,村党支部不仅帮助了村民解决道路、拉电、产业加工、食品加工等一系列的问题,还加大企业和项目的引进,为大下河的发展注入活力,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6年的时候,我们党支部提出了让土地充满诗意,让农业成为休闲的发展目标,村集体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截至目前,全村100公顷耕地已经流转了89公顷。”赵茂忠说。
 
  多年来,大下河村一直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社会助力。其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感受社会发展的温暖和福利。“我们村前几年是零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抱团发展后,村集体的收入去年突破117万元,老百姓享受到了六项福利。也非常注重教育,只要考上985、211大学,村里都会发放一万元奖励。”
 
 
  在2019年,赵茂忠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帮扶资金,建设起了大下河村的幸福院,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吃饭就餐的场所。
 
  全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在那里就餐20天,不光是老年人,周围村庄的残疾人也可以在那里就餐,举办多种娱乐活动、手工制作丰富大家生活,做出产品后,也还会有一些收入补贴。
 
  如今的大下河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赵茂忠的带领下,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鼓点,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