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动态
济南:在服务贸易新征程中打开新通道(一)——探索中医药服务创新路径,共建健康丝路
2023-03-22
自古以来,中医药一直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如今,济南正推进把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带动更多优秀中医药企业和产品加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济南片区了解到,基地将在中医药国际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一带一路”海外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中医药“走出去”的创新路径,创新路径有哪些?进展如何?记者在2023年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济南片区工作规划中找到了答案。

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单位后,立足学校教育、科研、医疗资源优势,发挥国际合作及国家级优质项目平台作用,着力开展中医药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以及产品、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推广工作。
2023年,济南将结合以往基地发展的工作经验,探索中医药服务的创新路径,制定了相关规划。
依托“中医药互联网+”开展教育培训
持续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远程学习系统及中医药国际推广在线课程建设。课程发布将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远程学习系统上线开始试运行,积极探索运行机制。
开展国际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活动
与前期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海外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加强联系,与巴西中医学院、英国中医药学会、澳华中医学会等合作开展在传统医药标准、服务贸易、传统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传统医学教育科研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海外传播工程
依托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加强中医外治中心建设,推动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海外工作站挂牌建设。建设中医外治国际传播课程《中医外治学》《中医特色疗法》两门课程,开展中医外治国际培训。
推进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在运行远程设备的基础上,加快远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巩固疫情期间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成果。
开展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承办世界中联外治、脉象、内经、抗病毒等专业委员会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学术品牌活动,擦亮“齐鲁文化、针灸故里、扁鹊发源地”三张名片。
建设中医药特色技术登记平台
中医药特色技术登记平台具有中医药特色技术登记、筛选、评估、推广等模块,能实现中医药特色技术的登记、筛选、评估、推广功能。建立实用共享的信息登记平台,实现中医药特色技术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山东省及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及名录发布等工作奠定基础,对中医药特色技术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脐疗特色技术为示范,将其数据化、标准化,研发一种易操作、便携易推广的具备智能监控及复合干预功能的规范化脐疗设备,解决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对推动中医药服务便民、惠民、利民有重要意义。
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平台建设,建立脐疗过程的分析模型,实现脐疗数字孪生。下半年完成管理平台模块的设计并试运行;完善中医药特色技术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方案;完善特色技术评价指南框架和条目;完成中医特色技术病例注册登记累计100例;研发出具备智能监控及复合干预功能的自适应规范化脐疗设备。
启动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山东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大学优质资源,对接技术产业上下游业务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将现有中医药创新产品、产业技术、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成果,借助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国际展示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成果,发挥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沿线节点的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可视化VR制作,对现有健康产品、关键技术、成熟的设备等,进行可视化呈现。
搭建“三横两纵”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三横,即三类横向服务模式平台,包括:智能健康技术产品推广展示平台;对外合作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健康产业交流活动会展平台。两纵,即围绕三横开展的纵向研究服务平台。包括:产业技术标准及政策研究平台,健康产业技术产品研发平台。其中平台实体展示区部分在鲁澳健康产业研究院内部区域规划实施,平台软件搭建由相关技术部门研发完成。
随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新的创新路径不断打开,济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战略下,将更加紧密联系企业,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交流合作,着力增加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努力推动传统医学标准、规则方面的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药方和中国智慧。
返回上一级
©舜网版权所有